“这是我参加过的最好的校庆大会!”沈晓明副市长话音刚落,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沈晓明副市长说,作为分管文教工作的副市长,之前又担任教委主任,参加校庆活动是他的一项工作,他参加过的校庆活动可以说是“无数”。向明中学的校庆没有高消费、没有大制作,有的只是百年老校浓浓的情义。
究竟是怎样的独运匠心,让一位参加无数校庆的分管市长给出了如此之高的评价?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回归教育的原点,把焦点对准学生、对准老师、对准在这座校园里代代流传的佳话。
地点,就在一代代代向明学子都熟悉的“大礼堂”。当年吱吱作响的木板凳已经换新,但格局未变,感觉仍在。每一个向明人都有在“大礼堂”开大会的记忆,如今在电视荧屏上叱咤风云的林海、王津元更不会忘记,这里是他们事业的起航点。
爱校、爱师、爱生,三堂课构成了庆典的主体。这些道理,校友们上学时就学过、就懂得,今天重回母校,他们算是重温了。祖孙三代同是向明人,师生三代同为向明人,这些故事不仅彰显着一所百年老校的厚重历史,更展示着一所成功学校最傲人的“资本”:毕业生的认同。老师、学生和他们之间代代流传的故事,其实就是一座学校的全部。如果没有了这些,一座学校不就只剩下几幢楼房、一堆设备了吗?
所以,当祖孙三代齐声道出“我毕业于上海市向明中学”时,当
有人说,向明的校庆很有创意,它本身就是向明创造教育的成果。其实,向明的校庆很传统,它只是办出了一个校庆该有的样子。在学术界开始“反思现代性”,时尚界开始流行“复古”、文艺界开始提前“怀旧”的时候,教育界也要重新回到原点。
回到原点,不是说过去的努力白废,而是因为历史本来就是螺旋式上升的。我们再次回到出发的地方,有不同的感悟,有不同的心境,也有不一样的期许。通过校庆,我们重新找回教育最本真的一面,最核心的元素;也通过校友的回应,再度确认向明最核心的价值、最一以贯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