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正文
科技创新社团学生参加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6年全国“实验室开放日”活动
发布日期:2016-05-30    发布人:
 

515日(周五),学校组织我们社团15人来到了位于岳阳路320号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参加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6年全国“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科普主题是“C的痛,一开始看到这个标题就被“C吸引到了,这位葡萄牙的足球运动员为什么会痛呢?原来是因为“C这位著名的运动员因带球速度极快,善于突破和射门,拥有强悍的身体素质,技术非常全面等等原因总是要受到敌队的一些攻击,疼痛的细胞和分子结构也就是“C的痛这个科普主题背后隐藏的真正需要研究的东西了。

讲座的一开始,李昌林老师就先向我们介绍了躯体感觉的外围神经机制。外周感受器也就是周围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外周部分,它一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或脊髓相连,另一端通过各种末梢装置与机体其他器官、系统相联系。在这一连串的概念后,那神经系统到底是什么呢?没错,李老师当然也给出了解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被分为大脑和脊髓两部分,而外周神经系统按所联系的器官不同,又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两大类。之后李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小白鼠足底的神经纤维分布,从师兄师姐们做出的实验中可看出神经网的分布极为复杂,这也正是小白鼠感觉灵敏的原因所在。可是痛觉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是李老师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平日里大家所熟悉的痛觉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从未思考过的问题。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能引起防御性反应,具有保护作用。痛觉对每个人,每个生物都是必不可缺的。那痛觉是如何传入我们的大脑皮层的也成为了一个令大家好奇的问题。就以足底举例,痛觉是通过足底也就是初级感觉神经元传输到脊椎投射神经元,然后到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当然大脑的反应也会因外周刺激的不同而改变。

在了解完基础知识之后,我们由师姐带领去实验室进行参观,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网的分布等。

    在一个上午的时间里,我们开阔了知识面,了解了疼痛这一熟悉的感觉背后的故事,更加感受到了科学的奥秘。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