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正文
语文教研组建设
发布日期:2012-05-11    发布人:
 

一、教研组现状分析

我校语文教研组目前共有15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7人,2人为区骨干教师。教研组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50岁以上教师3人,35岁——45岁教师5人,35岁以下7人。整支队伍相对较为年轻,因此平时活力干劲十足,敢于大胆实践与创新。

语文教研组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团队协作能力强,教研气氛浓厚,2005年被评为卢湾区示范教研组。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组内教师注重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坚持减负增效,各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在区里始终名列前茅。

 

二、教研组特色与经验

1、创建激情课堂,优化教学行为

2005年开始,我校开始了激情课堂的教学改革,为了实现“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师生充满激情,让学习充满快乐”的目标,语文组的教师们积极探索与实践,从激情课堂“五分钟效应”、“问题式教学”、“多样化作业”这三个环节入手,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状况,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与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激情课堂的创建促使语文组的教师不断优化自身教学行为,在学校科研成果专著《激情课堂教学环节及其策略研究》一书中,全组总结归纳了激情课堂各环节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阐述了各种策略的目的、作用与操作步骤,而且还以典型的教学案例来具体说明。这些策略具有“本土化”特点,适应我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更有较强的运用价值。

激情课堂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语文课上学生们大胆地表露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的活力,与老师、同学交流与分享情感、思想与体验,课堂呈现出自由、活跃与开放的状态。课后学生也不再将作业视为负担,而是在巩固梳理、积淀素养、拓展探究、发散创作等作业中找到了乐趣,同时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

2、细化培养目标,规范学生学习要求

为了传承和发展我校的优良传统,语文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各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特点,制定了《向明初级中学语文学科分阶段培养目标》。每个年级的目标都涉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及相关要求,以及阅读、写作、口语等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推荐了古今中外的阅读书目。这些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使教学的着重点从对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转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实际需求上来。每年我们还通过讨论对分阶段目标进行修改,书目则根据各年级教材变化、学生特点及时代热点做相应补充或调整。

在此基础上,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我组还制定了《向明初级中学语文学科作业规范要求》,提出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来科学地控制量,提高质。

依据分阶段培养目标,我校形成了向明初级中学语文学科训练体系。教师们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了各单元、各知识点的训练目标、内容及形式,避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根据学生完成训练结果的反馈,教师对训练体系不断调整、修改与完善,以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开设多样课程,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积淀文学素养,语文教研组的教师2008年至今共开设了《课本剧表演》、《走近唐诗》、《汉字识趣》、《“眼神”快速阅读训练》、《诗圣杜甫》、《短信新编》、《话剧赏析与编排》、《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文言文达人》、《让写作轻松起来》、《广告也精彩》等近40门拓展课。

大家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社会及自然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们在这些开放的大课堂中快乐学习。例如车启方老师带学生外出上采写课,学生们一边用眼睛观察采撷着周围的一景一物,一边确定合适的对象进行采访,不仅眼界开阔了,而且思维扩容了。在采写记中由于写作素材真实鲜活,文字也感染上了生命力,充满个性。

语文组的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探究,这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创新意识。以此为此基础,我们组的教师开设了课外阅读的专题探究课,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完成指定书目的阅读并写下读书笔记,开学初则由学生各自选定其中最有研究兴趣的一本书,组成若干个专题研究小组。组员共同商议研究主题,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其中某一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将研究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网页、flash等。在专题研究课上,学生们边阐述观点边演示,他们都选择了一个小而巧的切入口来解读作品,把握作品主题、特色及作者风格的精髓。他们的研究主题精彩纷呈,例如:《三国群英会》《反抗·自尊·平等——谈〈简·爱〉的人格力量》《鲁迅的笔——一把刺向黑暗社会的利剑》《金钱,我永远的上帝——记〈欧也妮·格朗台〉中的老格朗台》《俯瞰围城》《幻想中的现实——论一个“骑士”的悲哀》等。今年初二年级开设了《走进传统文化》的探究课,学生从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汉字识趣、中国戏曲、上海方言、节庆诗歌、神话传说这九个主题入手进行探究。学生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课堂上他们将自己的探究学习成果与大家共享,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基于“活动即课程”的思想,我组还在各种范围内举办了朗诵比赛、赛诗会、咬文嚼字比赛、微小说创作比赛等特色性的活动,并将每周一中午定为语文阅读日,培养了学生对于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4、更新教育理念,在分享中催化智慧

语文组的教师都认识到只有自身厚重了方能成为一本耐读的书,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的思考更具有深度与广度。因此大家都能努力挤时间、沉下心阅读及学习,以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深厚的文化素养、多元的文化视野。

我组的教研活动不少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家引领、观摩学习等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开拓教师的眼界。近两年,我们先后邀请了特级教师方仁工老师、市教育考试院霍敏老师、著名作家曹文轩教授、区教研员吴勇老师等来校,为我组教师做写作指导、中考命题及复习、“语文教学的智慧和魅力”、“解读双向细目表,反思语文考试命题”等讲座与培训。我组教师还积极参与了多届市中青年语文教师论坛、全国语文研讨会、市中考语文评价与研讨会、全国“两岸同课异教”课堂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语文组经常走出校门,听兄弟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博取众长,补已之短。

每学期的观课、评课活动为教研组各成员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搭建了平台,大家通过观摩、研讨,对于无效、低效与有效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伴间分享了教学智慧,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组还围绕各种语文教学实践的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例如:交流大家批改作文的好方法、交流体现作业以及评价方式有效性的做法、我校语文学科学业质量分析对策研究、激情课堂三个教学环节实施方法的梳理与归类、从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获得的启示以及《现代教学》“以学定教”专辑后进行研讨等,通过组内成员的思想碰撞、智慧互补,促使教师积极地提出问题,共同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催化出了许多新的想法和做法。这种交互式的研讨、学习着眼于课堂,对于课堂中的真实问题与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了教研的效果,使校本教研更具有生命力。

各种培训、学习、研讨丰富了语文组教师的知识储备,同时促使大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从不同视角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力求成为拥有更多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厚积薄发,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5、创设条件,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语文教研组的教师近一半比较年轻,而且几乎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尽管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敢于创新,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但是教学经验明显不足,教学设计与行为缺乏规范性,对于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认识不够,因此需要教研组、备课组发挥帮扶和助推作用,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组内中老年的资深教师都乐于指导和帮助年轻教师,发挥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她们一方面承担起了带教的职责,从课堂组织与调控、课堂评价、作业批改、教学板书、辅导学生等方面予以悉心指导,帮助新进教师尽快适应教学,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她们还主动帮助组内的其他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听课后的评课时,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传授给青年老师,帮助她们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有效地促进了组内青年教师群体的成长。我组的青年教师也都能虚心向中老年教师讨教,自主钻研与学习的劲头很高,因此她们的进步都比较迅速。

语文教研组还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台子、压担子”,努力提高她们教学、命题、科研等水平。组里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出若干份测验卷、练习卷与复习卷,由备课组长审核把关。鼓励青年教师每年在校内开公开课,在备课组共同备课的过程中不断推敲、修改与打磨,锻炼其教学能力。此外,教研组还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市区的教学评比与展示活动,傅莉莉、刘苑、罗珏佳、戎春怡等老师在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区教学百花奖评比活动、区电子阅读课比赛、区新秀杯教学比赛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教研组要求青年教师每节课后都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优与劣、得与失进行思考,特别是将教学中的收获、疑问等撰写成教学课例或案例,并由资深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这不仅增强了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素养,而且促使她们积累了今后探索、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使教学工作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拥有了不断发展的动力与后劲。

教研组创设各种条件培养和激励青年教师,加快了她们专业发展的步伐,发挥了她们在备课组内和教研组内的积极作用,使她们在几年的成长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

6、师资流动,加强示范辐射作用

为了发挥了在向明联合体中的核心作用,我组的戎春怡、罗珏佳老师曾先后到清华中学、三好中学任教,她们扎实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水平、勤恳的工作态度一致受到好评。她们将我校激情课堂、创造教育等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带到了那些学校,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的辐射效应。

我校语文组还积极组织并参与向明联合体推进课改实践活动,几乎每年都会安排教师开示范课、展示课。此外车启方老师还受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委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聘请,在中山市参加了“课堂教学示范、诊断和评议”活动,在当地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三、下一步教研组建设的努力方向

1、加强教研组的发展性建设,丰富教研组的教研资源积累,包括公开课的实施方案、教师总结的教学经验、教师撰写的有价值论文、典型的案例分析、经筛选的教学参考资料等。在已初步形成的向明初级中学记叙文写作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与完善,编成校本教材。总结我校阅读教学的有效经验,争取提炼后形成一定特色。

2、加强与向明联合体其它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资源共享,谋求共同发展。与七色花小学语文教研组联合开展小学-初中衔接的探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初中教学时实现“以学定教”,将培养与指导对口小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作为探索及研究的重点。

3、充分利用教师团队间能力、兴趣、特长、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实现群体整合和互补。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扩大骨干教师的比例。

4、根据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引领教师团队合作、探索创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学会创意学习”,确立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探索语文学科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策略与方法。将课题研究细化为备课组的活动主题,实现研究活动日常化,促使教师在反思中不断优化教学行为,从而形成研究型教师群体。

 

2008年至今教研组相关资料

1、公开课教学

l  200803    王静《“诺曼底”号遇难记》

l  200803    傅莉莉《“诺曼底”号遇难记》

l  200803    刘苑《“诺曼底”号遇难记》

l  200804    罗珏佳《爸爸的花儿落了》

l  200804    车启方《爸爸的花儿落了》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