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教学 > 正文
语文《麻雀》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2-09-25    发布人: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市区校公开课教案

课  题

《麻雀》

执教

刘苑

课  型

同课异构

课时

1课时

班  级

 初二6

日期

201254

范围

区级

附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对比的写作手法对表现麻雀形象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品读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麻雀“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麻雀“不自由,毋宁死”的气节,启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点:品读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麻雀“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天性的坚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说文解字》中对“雀”字的注解导入课文。

二、初读文本,理解麻雀对人类的“依赖性”特点。

    分析课文1-3小节及其作用。

、精读文本,品读关键句,理解麻雀“不屈服”形象

 1、关键句:“但是,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类屈服的鸟类。”

 2、结合关键词“唯一”分析4-6小节的内容及作用。

 3、赏读最能表现麻雀“不屈”精神的词语和句子,感受麻雀“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

四、深入思考、领悟主旨

 1品读1516两节,理解麻雀“依赖”人类和却又“不屈服”于人类的原因。

 2、探究作者写作目的。

 3、列举古今中外人们追求自由的例子。

五、单元小结,作业布置

必做:《麻雀》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请进行摘抄,简要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选做:

1、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以《生命的沉思》为题,谈谈你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2、推荐阅读方刚的《动物哲学》。

课后反思录:

《麻雀》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生命的沉思”单元中的一篇,出自方刚《动物哲学》一书。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塑造了麻雀这一形象,并借借助这个形象,阐明人类生活的一个道理。作者将抽象的道理给予在具体可感知的事物中。故在教学本文时,我将目标定在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形象化说理这一类的文章。对初二学生来说,这个立足点显示高的,于是我想通过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驾驭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导入环节,介绍了《说文解字》中对“雀”字的解释,引发学生兴趣。上课过程中,由于条理比较清晰,过程还是比较顺畅的。在解读课文时,抓住了文中关键句,对全文整体上有了很好的把握。通过关键语段的评点品析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对麻雀精神的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在难点主旨的理解上,由于问题设计的较有梯度,采用了追问的形式,对学生了起了很强的引导。拓展部分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丰富了学生对主旨的认识,提升了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学生畅所欲言,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由于对时间安排比较紧凑,对对比的写作手法所花时间较少,没有讲透。其次,在板块设计上如先分析麻雀的形象,在体会写其他鸟类的对比手法,教学环节会更合适一些。“解读文本无止境”,在主旨的理解上,也可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另外,还可加强课堂朗读环节,引导学生更好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