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通告
-
-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是一所享有盛名的百年名校。向明中学由著名爱国教育家马相伯先生于1902年创立,1952年震旦大学附中、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中、私立晓光中学等三所沪上知名学校合并更名为向明中学,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时为其初中部。1996年6月初高中脱钩,初中组建为公办转制学校上海市永明中学,2004年2月又正式更名为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 2007年办学性质转为公办学校。2020年1月原启秀实验中学并入(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著名私校-启秀女中)。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是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秉承“求索创新 明理向上”的校训,注重对全体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普及和提高,构建以创造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实践平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面向全部学科和各项活动,全方位实施创造教育。学校立足学生终身发展,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现为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上海市少先队工作示范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和上海教育大会的部署,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立足黄浦教育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根本追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终身发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黄浦区创新教育标杆学校,学校多年来秉承向明中学创造教育的传统,始终坚持“教给学生一个创新的头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入五育并举,聚力创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向明文化,凸显学校创造教育特色。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体系,整合各类资源为教师的快速成长、学生的快乐学习提供平台,努力打造一支全面发展、专业过硬、能担责任、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培养明理向上,个性彰显,初步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中学生,使学校成为全市知名的具有鲜明创造教育特点的优质、高效、和谐的初级中学。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黄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将挑战视为机遇,立足黄浦教育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根本追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终身发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升发展内涵,为每一位的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适切的教育服务。 一、全面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与监督,落实各项学习、工作制度,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1、支部建设 党支部立足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全面加强党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中层干部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完成《自媒体时代教师师德素养提升》课题研究;全体党员带头服务奉献,坚持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通过党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方式,增强学习实效。学校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提升全体教师师德素养,确保主渠道正能量的传播,强化自媒体传递正能量的意识。党员带头,党团队联动,在实践中弘扬传承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参与南京东路志愿者服务站、进博会平安志愿者、社区平安志愿者工作。持续规范组织建设,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新思路,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2、思政课程 学校开展了《小视角,大课堂》社会思政课系列活动,以党史发展为线索,以各个阶段的“中国精神”为坐标,9位党员教师结合自身经历、学科资源、周边场馆,以微视角为学生传播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英烈精神、大庆精神、孔繁森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用中国精神砥砺向明学子的优秀品质。不断挖掘宣讲教材,在带领学生聆听“中国声音”中,体会“中国力量”,在“学思践悟”中厚植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爱国情强国志转化成报国行,用实际行动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持续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精细管理,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断完善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落实中考改革为契机,以推进“双新”为导向,推进“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聚焦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和育人方式的转变。 1、精准施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预备年级以“精诚合作,习惯养成”,初一、初二年级以“求同存异,团队研修”、初三年级以“依据学情,有效分层”为教学工作目标,不断健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质量评价制度,对命题和教学进行专题研讨,每月召开年级组长会,了解年级情况,强化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和质量管理,确保教学工作高效运转。 2、五项管理 自接到“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督导相关文件要求之后,学校高度重视,健全组织,统一认识。成立了“五项管理”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同时成立了五个专项小组,分别由分管校长担任组长。学校通过召开校长会——校务会——两长会——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以及家长层面、学生层面全面宣传,层层落实,达成共识。并通过制度保障,明确责任,学校做了一次全面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查缺补漏,修订完善了1个实施方案,5个分项管理制度,11项配套制度及方案,将“五项管理”统筹考虑,综合施策,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双减政策 明确作业管理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致力打造教、练、考相一致的教学体系,提出“让时间可丈量,全面提升作业的科学性与差异性”的作业目标,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加强和完善作业管理的制度建设,出台了《向明初级中学分层作业设计实施方案》。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基础型必做作业、B-能力型选做作业、C-创新型选做作业。其中基础型必做作业注重答题规范和作业习惯;能力型选做作业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创新型选做作业注重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并做到了“五个统一”,即“全员发动与个性定制相统一;完成作业与兴趣拓展相统一;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统一;兴趣普及与分层进阶相统一;相对稳定与动态调整相统一”。同时,学校制定课后服务“蓄水行动”实施方案,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除了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加强教师的补缺辅导和答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实现难题不带回家之外,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以“城市梦想家”计划为引领,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形式、多内容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课程。 4、质量监控 学校加强质量监控,做实质量分析。因分校区教学办公,学科教学更多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保障教学质量,备课组在活动中要备课程标准、分年级学生学习目标、教材、学生的现状分析,并且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列入教案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以学生的成长度来衡量教学质量。定期举行学业质量监测,召开各年级学业述评研讨会,以及学科备课组专题质量分析会,对学业质量监测的整体情况,班级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详细的分析,形成了质量分析报告。教研组长、行政人员深入各年级,重点听新进教师、外借教师、预备年级的随堂课,关注上学期教学状况存在异常的薄弱班级,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序开展教学工作。 5、资优生培养 落实各年级分层教学,对资优生培养从“思维训练、创新赋能、国际理解”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实施。同时,为了真正落实“绿色指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改善学习策略,并对教学形成正向的推动作用,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科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以及免考措施,结合新中考改革要求,制订了《学科日常考核评价方案》,确保评价规范。根据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每月张贴各年级学业进取榜,强调以学习态度改善为主,学习成绩提升为辅,此项举措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资优生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