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构建两类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多元能力——2023学年第二学期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关于《两类课程指导》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4-03-27    发布人:陆佳杰

2024326日下午,向明初级中学思南校区举办了2023学年第二学期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讲座。本次专题讲座的主题为“两类课程指导”,由向明初级中学教导主任计安琪老师主讲。

计老师首先介绍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三类课程结构,明确了各类课程的目的及意义,强调三者并存且缺一不可。其中,基础型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计老师指出,在开设基础型课程时会得到很多支持,相较于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会更容易一些。

随后,计老师详细阐述了“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策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主要由限定拓展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旨在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教师在设计拓展型课程时,需要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方案,其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科目背景、科目育人目标、科目内容、科目实施、科目评价。计老师以“千纸百态”、“物理小实验”等拓展型课程为例,详细讲解了五个部分的具体要求,其中,尤其强调了科目评价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获得感。

最后,计老师阐述了另一类课程“探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其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也可以从学科出发,实施时可以采用主题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计老师以“向明初级中学直饮水污染调查”为例,带领见习教师在观看、聆听完整课题报告后反观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引领作用,最后总结出研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规划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成果评价阶段,强调“研究型课程”的根本着眼点应在与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造性学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明确教师在实施指导的过程中应当直面非预设情况和不确定因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供了时空安排、学习组织、手机信息、方法选择、表达技术等指导作用,指出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分析数据、分享与合作等能力。

计老师在本次讲座中对于“两类课程”的指导详尽又实用,有知识有实例,丰富而有趣。相信每一位见习教师在聆听讲座后都对两类课程有了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了解,对于未来设计“两类课程”大有帮助。

分享到:
相关信息